
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群人:
他们佩戴的党徽,是数十年的坚守承诺
他们丈量的土地,是躬身服务的基层一线
他们挺立的脊梁,是风雨侵袭中不倒的灯塔
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却用最质朴的行动
将“共产党员”这四个大字
刻进群众的心坎里,融入家园的变迁中
在建党104周年之际,天岳街道特推出【闪耀天岳·七一特辑】,寻访那些扎根于村居巷陌、奋战在急难险处的党员榜样。
今天首辑聚焦三位拥有2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——钟菜良、黄阐兵、钟取才。他们的故事,如一粒粒饱含生命力的种子,讲述着奉献的厚度,丈量着初心的长度,凝聚成推动天岳街道破浪前行的坚实力量。走近他们,感受那份源于泥土、归于大爱的赤诚与担当!
洪流中的“家”:
腾空三层楼安顿20个“家人”
2004年7月,特大洪水肆虐大西村。暴雨倾盆中,全村沦为汪洋,翠峰花园安置区挤满转移群众,仍有二十余人无处容身。恐慌蔓延时,黄阐兵站了出来:“去我家!吃住我包了!”他贡献出自家的二、三、四楼,安置了足足20余受灾群众。
次日,安置区沦为孤岛。断水断粮的焦灼中,他系上围裙冲进厨房:“我带大家吃面!管饱!”烧水、下面、出锅、煮汤,一锅、两锅、三锅……他家足足承包了几十人的餐食。村民老李回忆:“面汤下肚那刻才觉着,天塌了也有老黄顶着!”
平常日子,总能随叫随到
调解有方:家长里短的纠纷,到他手里总成不了隔夜仇。一句“乡里乡亲,抬头不见低头见”,让多少红脸汉握手言和;
整治有力:环卫费难收?他带头缴、逐户劝;垃圾乱堆?他挽起袖子第一个清,身后渐渐跟出志愿长队;
重建有速:洪水退去,他扛铁锹清淤泥、背药箱消杀巷道,鞋底裹满泥浆仍笑称“党员就该多沾土气”。
“搭把手的事,算啥功劳?”面对夸赞,黄阐兵总摆摆手。可村民心里有本账:那三层楼的温度,那几十碗热汤面,那随叫随到的身影——22年党龄淬炼出的赤诚,早已化作大西村风雨中最厚的砖、最暖的灯。
一条路的担当:
122乡路背后的初心
2023年仙若村122乡路拓宽工程启动,作为施工队老板的钟菜良当即承诺:“工程交给我,钱省下来给村里办实事!”他带领施工队加班加点,清晨踏露而来,深夜披星而归——亲自操作机械平整路基,蹲在砂石堆前反复比价材料,严控每车水泥耗量。当同行质疑“老板何必亲自搬模板”时,他抹汗笑道:“党员不带头,凭啥让人信服?”
最终,这条耗资40余万元的道路,施工队仅收取人工工资,材料成本压缩到极致、工期缩短近60天,仅仅一个月时间竣工!村民摸着平坦宽阔的路面感叹:“老钟还带头捐款3000元,这铺的是情怀路,是通向好日子的路!”
急难险处,总有他的身影
敬老温情:组织75岁以上老人团年宴,他带头捐款并率志愿者端菜搀扶,让老人泪湿衣襟;
灾后冲锋:2024年“7·1”暴雨后,他无偿提供工程设备并带队清淤,72小时抢通主干道;
日常坚守:政策宣传他讲解接地气,矛盾调解他说话有公信,成为村级班子的“定盘星”。
二十九年春秋,青丝染了风霜,不变的是那句朴素誓言:“党员就得像铺路石——承得了重,压不垮脊梁!”当童叟安然行于新路,当村落重现雨后晴空,钟菜良的初心早已熔铸进这片土地,静默如石,坚实如砥。
风雨中的候车站台:
只求孩子们一份安稳
最令村民感念的是钟取才那份“急群众所急”的赤诚。村中孩子常在路边候车上学,逢雨天,泥泞湿滑的路况和穿梭的车流让家长们忧心如焚。钟取才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心头一紧,这关乎孩子安全,等不得!他立刻行动起来,积极与村干部商议对策,并多次奔走,向上级部门详实反映问题和村民期盼。经过锲而不舍的沟通协调和努力争取,最终,锃亮的不锈钢新公交站棚终于在村口矗立起来。家长们终于能放下悬着的心,孩子们候车有了安全的倚靠。
方寸之间,皆是初心印记
调解有温度:邻里院墙边的争执、婆媳心结,平日里他是群众的“贴心人”,街坊邻里有了纠纷争执,他主动参与调解,力求化解矛盾于初始;
躬身为家园:人居环境整治中,他不说空话,晨曦微露时他持竹筐巡村巷,塑料瓶、塑料袋悉数归拢,俯下身子亲自捡拾垃圾,用行动带动村民共建清洁家园;
政策传万家:农保医保收缴时,他主动了解学习政策知识,向村民耐心解释宣传,泛黄笔记本上密布医保新政注解,“治病少花钱”的实在账算进乡亲心坎。
钟取才同志用朴实无华的付出,生动诠释了“心系群众、服务为民”的党员本色。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,忧群众之忧,解群众之难,在一桩桩、一件件实事中,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
初心如磐,向光而行。致敬平凡微光,汇聚磅礴力量!让我们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养分,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建设美丽幸福天岳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,步履铿锵!
【闪耀天岳·七一特辑】精彩待续,下一辑,我们将继续讲述天岳街道更多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,敬请期待!
责编:彭逸
来源:平江县天岳街道办事处
下载APP
分享到